政府采购信息| 网上办事大厅| 医疗工作| 双特建设| 图书馆| 协同创新中心| English| 校务公开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我们这十年丨发展篇:真抓实干勇担当 砥砺奋进铸辉煌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5日 消息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者按:十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十载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河南中医药大学的这十年,是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十年,是攻坚克难的十年,也是起势发力、跨越发展的十年。十年荏苒时光,记录着全体河中医人瞄准靶向、撸袖实干的点滴印记,勾勒出全体河中医人策马扬鞭、蹄疾步稳的斑斓长卷,更折射出全体河中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基因。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回顾十年的发展经历,奋斗是河中医人最美的注脚,根植十年的奋斗历程,河中医正在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更加靓丽的风采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推出“我们这十年”栏目,以三个篇章,记录学校十年的巨大变革,展现学校十年的发展成就,凝聚起全体师生在新征程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奏响奋进新时代的最美乐章。现推出第二篇。


发展篇:真抓实干勇担当 砥砺奋进铸辉煌


十年来,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在曲折中谋发展,在改革中奠基业,书写了精彩的答卷,取得了沉甸甸的成绩。这十年,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主要办学指标快速上升,办学特色和育人成效进一步彰显,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这十年,“拼搏”是全体师生最闪耀的标识,“奋进”是全体师生最美丽的姿态,“创新”是全体师生最醒目的名片。

——抢抓机遇,驶入发展快车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12年,学校实现整体搬迁,拉大了办学框架,实现了拥有新校区的梦想。历经4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与拼搏,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0次会议顺利通过我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为学校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乘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东风,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励精图治、厚积薄发,学校驶入了跨越式发展快车道。2014年,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实现招生。历经12年的奋斗,2015年,我校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考察验收和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审议,于2016年3月1日,正式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年8月,我校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努力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

“随着一系列扶持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校长许二平教授如是说。2020年,我校成功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1年,进入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行列。学校被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满意的十大高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最具国内就业竞争力的高校。2021年10月21日,我校本草书院、尚真书院揭牌,开创了双院协同育人新模式。

——龙头引领,学科建设争一流。为适应学科建设发展新趋势,学校修订了《河南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科特区建设实施意见》等,直接投入学科建设经费1.5437亿元。

学校大力释放学科建设活力,优化整合学科布局,突出建设重点,逐步形成特色和优势。2016年,学校中医学学科进入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行列;2018年,9个一级学科被确立为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2019年,启动学科特区计划,成立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特区;2020年,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进入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行列;2021年中医学学科入选河南省一流学科创建学科。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7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位居全国中医院校第一名;12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位居全国中医院校第二名。

——协同创新,科研能力上台阶。学校坚持把提升创新源头供给能力作为工作重心,多措并举激发科研活力,提升科研水平。

目前,学校获批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传承基地,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系我省首个医学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成立了中医药科学院,围绕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重点学科,建设河南省仲景方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道地药材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研究机构团体。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新突破。2021年获批45项,与2017年相比累积增幅超过170%, 立项数量在全国中医药院校的位次从第19位提高到第7位,在河南高校位列第5。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6项,其中国家级2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34项,其中,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进一步完善河南省中药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药特色炮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中药创新研究平台技术体系,加强产学研深度整合,开发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现代化制剂,2018年以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金额(合同金额)共计3288.68万元。

——发挥特色,服务社会开新局。十年来,学校牢记办学初心,践行发展使命,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奋力开创社会服务工作新局面。

学校新增1所直属临床医学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中医医院。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开放床位10000余张,十年门诊量达6000万余人次,医院先后斩获“全国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等多项荣誉。2020年,我校一附院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布全国中医医院评价研究报告名列全国中医医院第八位。在2021年全国中医医院综合实力100强排行榜中,我校一附院位居第8名,二附院位居第16名,三附院位居第48名。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工程、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区域诊疗中心等跑出了中医院高质量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加速度”。网络医院系统,可以为20个省、3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患者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在对口帮扶的睢县、上蔡、新县、内乡县等10余家县级中医院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医医院,积极推进医联体及专科联盟建设。各附属医院不断拓宽中医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一步一个脚印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抗击新冠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校各附属医院累计派出500余批次,52839人次医护人员,完成了27130231份核酸采集任务。多名专家“南征北战”,赴武汉、黑河、山东、上海等省内外地区指导“抗疫战”。医院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和担当,在这场抗疫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学校充分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积极推进校地、校企良性互动、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2016年以来,我校先后与洛阳市人民政府、鹤壁市人民政府、商丘市人民政府、驻马店市人民政府、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等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24项,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固生堂中医养生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迪药业集团股份公司、海南国科康城科技有限公司、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18项,校地、校企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