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信息| 网上办事大厅| 医疗工作| 双特建设| 图书馆| 协同创新中心| English| 校务公开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杏林风采 > 正文
杏林风采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一附院举办全国名中医赵文霞教授收徒仪式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3日 消息来源:一附院



一附院党委书记翟剑波致辞



收徒仪式现场



拜师弟子刘光伟发言



全国名中医赵文霞教授训勉发言



国医大师张磊教授致贺词



国医大师丁樱教授致贺词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苗明三讲话


本网讯(文/王晨晓 图/魏佳琳)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地继承发扬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2023年4月2日,一附院在15楼会议室举行全国名中医赵文霞教授收徒仪式。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福伟、中医处处长姬淅伟,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苗明三等领导出席仪式。一附院党委书记翟剑波等在院领导及各科室负责人、教职工生代表、拜师弟子等参加仪式。仪式还特别邀请了国医大师张磊、丁樱,全国名中医郑玉玲、崔公让、庞国明、我校原校长许二平教授、岐黄学者王新志等名医名家。仪式由一临床执行院长、一附院副院长李素云主持。

翟剑波在致辞中代表医院党委向参加收徒典礼的赵文霞教授和拜师弟子们表示祝贺,向关心支持医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和中医同仁表示感谢。翟剑波指出,一附院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学术传承发展,自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开展以来,先后通过师承教育的方式培养众多名医名家,为杏林开枝散叶。希望弟子们充分把握此次拜师机会,秉持“学者持之以恒、学而不厌”的勤学精神,深入钻研中医理论,认真领会并发扬赵文霞教授的学术思想,传承名家衣钵,早日成为中医事业的栋梁之才。

随后,姬淅伟宣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表彰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的决定。来自于省内外的16位优秀中医人才在拜师仪式上,经过呈拜师贴、敬拜师茶、献拜师礼等环节后,正式成为全国名中医赵文霞教授师承弟子。

一附院国家区域中医(肝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原名医刘光伟代表拜师弟子发言。他表示,幸遇良师,作为弟子一定会牢记嘱托,勤求古训,继承和发扬老师的学术思想和高尚医德,为河南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后赵文霞对师承弟子进行训勉,对众弟子提出四点要求,一是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做一个仁德仁术的好大夫;二是勤学古训,博采众长,做一个学而不厌的好学生;三是学贯古今,融会新知,做一个守正创新的中医人;四是勤于实践,提高疗效,做一个医技高超的好医生。

庄重而隆重地拜师礼仪,不仅体现了“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也让大家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坚定了师承岐黄、精诚济世的使命担当。

国医大师张磊教授、丁樱教授现场致贺词,希望弟子们珍惜难得机遇,加强自身修行,精研医术,不负师恩,立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早日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中医名家,以薪火相传共谱杏林新篇。

国医大师唐祖宣教授则以视频的方式,向赵文霞师徒表示了祝贺。

苗明三代表学校教职工生对赵文霞教授和拜师弟子们表示祝贺。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发展历程中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希望一附院以此次拜师仪式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师承工作,不断优化机制、细化措施,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严格考核,为师承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希望弟子们师承岐黄、精研医术、济世救民,大力弘扬赵文霞教授的学术思想,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博采众长、勤于实践、善于总结,早日成为新一代的中医名家。

王福伟指出,振兴中医药事业,人才是根本,传承是关键,此次收徒仪式必将为日后培养出更多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扎实中医基础的中医药人才、加快全省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指导老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继承弟子们要通过学习、积累、领悟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真正成长为具有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中医药骨干人才,为我省的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添砖加瓦,为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当日下午,全国名中医赵文霞学术经验特邀讲座及座谈会在9号楼7楼会议室举行。师承弟子、名中医工作室成员及肝病诊疗中心医护人员参加。活动上赵文霞教授分享了学术经验,师承弟子及其他与会人员围绕讲座内容进行了讨论,交流各自心得体会。

杏林飘香,薪火传承。赵文霞教授是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河南省首届名中医,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届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第五批、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从教40年,在中医药治疗肝胆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学术思想。本次收徒仪式作为医院第二届“豫见中医·中医药文化宣传月”暨“仲景文化节”的首场活动,也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内涵,医院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中医药强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 赵会杰;审核 贾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