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现场学习实践针刺技术
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张梦露为同学们讲解
实践参观河南省国医管理中心
本网讯(文/王韵 图/魏一涵 乔一)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新路径,第二临床医学院以“知行合一传岐黄,守正创新践真知”为主题,组织2023级中医养生专业学生开展系列沉浸式研学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实践+文化”三维融合的创新模式,深化青年学子对“第二个结合”重要论述的理解,增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担当。
4月以来,中医养生学专业师生在校实训中心开展“知行合一传岐黄”实践教学。实训教师通过“示范-实操-反馈”教学模式,系统教授毫针刺法、艾灸等传统技艺,将“辨证论治”“天人相应”等中医哲学融入操作实践。学生们分组进行实操,在“手摸心会”中体悟中医治疗智慧。2023级张宇月同学表示:“亲手操作让我对中医整体观有了具象认知,更坚定了专业自信。”
博物馆内鉴往知来,厚植文化自信根基。5月上旬开展的博物馆研习活动创新采用“双师导学”模式,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共同带领110名学子开展文化溯源。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梦露老师以“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活态基因”为引,带领同学们依次参观了校史馆、医史馆和中药馆三大展区。在校史馆,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我校蓬勃的发展力;在医史馆,天圣针灸铜人等史料生动展现了“以人为本”的中医哲学思想;在中药馆,怀山药、怀地黄等标本诠释了“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生态智慧。活动在师生齐诵《大医精诚》的铿锵誓言中达到高潮。
医教融合赋能创新,见证传统现代交融。5月20日,研学队伍走进河南省中医院国医健康管理中心。李欢老师以“治未病”理念为切入点,展示体质辨识、经络检测等现代诊疗技术,解析中医养生学“传承创新、服务健康”的专业使命,为同学们勾勒出中医养生学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学生们通过针刺拔罐、穴位按摩等项目亲身体验,直观感受传统疗法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养生班班主任赵培源总结道:“要像解读文化密码那样传承中医智慧,像解码科技基因那样推动创新发展,期望同学们要深化对中医文化的热爱,坚定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为中医现代化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一方面,学校持续探索第一课堂学习向纵深发展,如本学期已开展“经典研习”“读书小组”等第一课堂延伸活动23场,覆盖师生千余人次。另一方面,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也在尝试打破传统课堂的“围墙”,引导广大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在现代意义上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系列活动将“理论讲解+实地观摩+实践体验”多种模式相融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习平台。是深入推进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实践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探索第二课堂“五育并举”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编辑 吴晋一;审核 贾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