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11月18日下午,我校“杏林丹心 致敬英雄”抗疫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暨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帷幕。为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持续深入推进“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将推出抗疫先进事迹系列报道。现推出【聚焦】张龙:聚青春力量书战疫担当。
张龙在抗疫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上发言
聚青春力量 书战疫担当
大家好,我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张龙,也是第三批援助武汉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抗疫经历。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向全国蔓延,危急时刻,我所在的急诊科迅速反应,积极响应医院党委相关工作部署,紧急成立疫情防控一线小组,科室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自愿承担门诊发热患者筛查救治工作。
1月23日,医院高度重视,急诊科紧急扩建发热门诊。由于过年人手不足,我便号召在郑的科内职工共同参与,大家听到消息后,纷纷第一时间响应。
面对要在一天内把病区腾空、完成区域扩建改造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没有迟疑,没有抱怨,一方面做好危重患者的转运交接,另一方面测量改造区域。在忙碌的身影中,我们看到有五十多岁的袁洪文、严宝剑老师,有两个孩子的护士李慧洁,还在哺乳期的李元钦,以及刚入职不久的医护人员、车班司机、急救员等,大家团结一心,不辞劳苦,以“急诊速度”,与疫情赛跑,终于在24号凌晨完成扩建改造,这也表明了我们河南中医人抗击疫情的决心。
1月24日,大年三十,改造后的发热门诊正式投入使用。在这个本该和家人团聚的日子里,我们急诊科的全体人员查漏补缺,拍照记录,完善后续房间布局,标识张贴,制定工作流程、人员排班,完成物资申报等相关工作,不知不觉已到晚上,护士长边丽问大家年夜饭吃什么,大家说,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酸菜鱼……过了一会她把标注着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酸菜鱼等名字的方便面递给我们,笑着说:“这个除夕,或许我们终生难忘,吃上一顿最特别的年夜饭。”
发热门诊改造完成后,经医院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指挥部研究决定,组建成人发热门诊医护救治队,首批抽调25名医护人员参与发热门诊工作,支援武汉,急诊科全体人员纷纷报名,不到半个小时,已经有五十多人报名。
一位90后的年轻护士张琳说:领导,我没成家,没孩子,没牵挂,还有工作经验,让我去吧。
一位身为母亲的护士孙燕杰说:我婆婆把我女儿照顾的很好,没有后顾之忧,我报名武汉。
我作为急诊科护士,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加上之前有过在武汉同济医院进修经历,回想起这繁华城市里车水马龙,这座城市承载着太多梦想和无限可能,可现在武汉生病了,所有人暂时没法看到新一年的武汉。一条条空巷,无人的街道,没车的公路,在武汉的街道上武汉人独属的腔调,他们肆意开玩笑的场景也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祈祷、是牵挂!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特殊感情让我义无反顾地走向战“疫”一线,抗击疫情,责无旁贷,我也在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
医者仁心,救病扶治,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是我们急诊人的誓言,更是我们对人民生命健康的承诺!
我一连工作4天没有回家,大年初二才回到家中,面对怀有身孕的妻子,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由于疫情的缘故,父母远在疫情高风险地区,无法赶来,小区和周边超市也早已封闭,妻子已有四个月的身孕,日常起居饮食以后诸多不便,可我这一去,她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我陷入了沉思......
没想到,妻子看出了我的顾虑,问我医院是不是很忙,这个时候你可不能掉链子,如果要去武汉,你就安心的去,我和孩子在家等你。
听到妻子的话,我鼻子一酸,强忍着不让眼泪落下。带着妻子的嘱托,我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来到武汉后,我们在郑院长和王主任的带领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方舱患者的救治中来。由于在舱内需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每次上班前下班后,我都会第一时间和妻子保平安。想到她独自在家生活的种种不便,总是满怀愧疚,在武汉一切都安顿住后,我也为她写下了第一封家书。
敏,我到武汉已经有段日子了。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勿牵挂。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写此信一是报平安,二是向你道歉。
没来得及和你商量,奔赴武汉。因为我知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必须冲在一线。
科室欢送会的视频里看到你说“你要去武汉你就放心的去吧,平安回来就好!”你的一句话,给了我莫大的信心。疫情当前,你的坚韧和担当,给了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我也不能彷徨,护佑生命,急诊人,就该承载更多的担当!
如今,宝宝已经四个月大了,每每看到他熟睡的样子,想到当初妻子一个人在家,买菜上楼,去医院产检,半夜肚子疼自己打车去医院的种种经历,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妻子也从未向我抱怨过什么,在这里我要向我的爱人说一声,谢谢你,谢谢你给我的支持。
在武汉方舱医院的日子里,那时的武汉还在下着雨雪,刺骨的寒风仿佛要把人吹透似的,第一次进舱便是连续十个夜班,因为需要在里面一连工作8个小时以上,期间不能吃东西,不能上厕所,为了以防万一,我每次都是穿着成人纸尿裤来上班。有的同事由于身材高大,需要穿大号的黄色防护服,一个班下来,由于出汗过多,整个人几乎虚脱。值班时,对于那些失眠并且焦虑的患者,我除了做好平常的病情观察以外,还会适时适当地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每天早晨10点半,拖着疲惫的身体,我坐班车返回驻地,40分钟的车程显得尤为漫长,回到了宿舍。拿起手机,看到妻子发来的消息,我没敢开视频——在方舱医院工作的一个月,脸上的压疮记不清破了多少次。我不想让妻子看到自己受伤的脸,再加上长期饮食吃不惯,时常反酸,身体也有些消瘦,给父母打电话也是请他们安心,生怕家人担心。
面对着不断严峻的疫情形势,每一个数字都有千钧重,因为数字的微小变化,都意味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疫情当前,我们最应珍重的,是生命在我们心中的价值与分量。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行为的规范,就是对此次“战疫”最大的贡献。
在方舱医院工作的日子里,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在广大病患最无助的时刻,我们医务人员们背起行囊,告别家人,驰援武汉。在这些可爱的人背后,其实有太多令人哽咽的感动,有太多令人敬仰的豪情。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用行动坚守着诺言,用坚守诠释着医者仁心,用医者仁心温暖人间大爱。
疫情的乌云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面,风雨过后是灿烂的彩虹,让我们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主动担当、不负韶华,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把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张龙简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河南省护理学会灾害护理学组委员,河南省护理学会外科分会疼痛学组委员,2010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急危重症护理工作,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修急诊护理学,曾多次参加省会郑州突发事件紧急救援拉动演练,2020年2月赴武汉江夏方舱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受到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公开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