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壮丽的戈壁、香甜的哈密瓜、一望无际的草原、热情友好的居民……有着“西域襟喉,中华拱卫”的新疆哈密,于我校第三附属医院援疆医生陈建辉而言,是生命中的第二故乡。这里镌刻着他曾奋斗的足迹,见证着他被感动的瞬间,谱写着豫疆情深的诗篇。
山河虽远 仁心无界
2020年7月,作为“中原名医哈密行”活动河南医疗专家团成员之一,陈建辉来到了离家近两千五百公里的哈密并在此开展为期3个月的医疗对口援疆工作。虽然语言、环境和生活习惯与河南有所不同,但他很快就被这里的淳朴和真诚所感染。
陈建辉工作的地点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以下简称红星医院)。身为一名中医师,用中医智慧帮助当地居民摆脱疾病困扰是他的首要任务。语言沟通障碍,他便积极学习简单维吾尔语常用词,同时请本地同事协助;医疗器械不足,他就灵活利用现有设备,同时想办法网购合适的治疗器具,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当地市民唐先生是一位中风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因言语不利而备受困扰。得知红星医院来了河南专家,他特意赶来就诊。陈建辉接诊后,经过问诊及其他相关检查,决定为其进行针灸治疗。“热合麦特(谢谢)!热合麦特!”唐先生对针灸治疗的效果格外满意——10次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基本治愈,唐先生拉着陈建辉的手不停地道谢。
在“中原名医哈密行”活动即将结束时,许多和唐先生一样的患者又专程找到他们,再三夸赞河南来的医生医术高超,恳请医生们有机会再来当地援疆。患者眼中的信任和期盼,让陈建辉更加坚定了医者仁心的信念。
医患共鸣 双向奔赴
“亚克西木塞斯(你好)!”2021年8月的一天,正在坐诊的陈建辉听到了一句特殊的问候。定睛一看,来人是他在哈密治疗过的患者王艺(化名)。
她是一名教师,2020年因外伤造成尾骨骨折、尾神经损伤,并发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双侧髋关节及膝关节积液、便秘、失眠等多种症状,当地医院两个月治疗效果欠佳。陈建辉接诊后,给予其针灸、穴位注射等治疗,使其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一番交谈后陈建辉得知,王艺是利用暑假休息,专程从哈密赶来郑州求诊的。去年陈医生在红星医院为她治疗后让她有了彻底战胜病魔的决心。这以后的2022年、2023年……王艺都会利用寒、暑期的休息时间,不远千里来郑州治疗。
患者信任让陈建辉深感责任重大,也让他体会到援疆工作的深远意义——不仅是短暂的医疗支援,更是要搭建长期的健康桥梁,更是点燃了他内心再次服务边疆人民的火苗。
2024年11月,陈建辉再次报名参加中组部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中期轮换),第二次奔赴兵团十三师开始医疗援助工作。王艺得知陈医生的到来后,第一时间来到他的门诊。“我原本打算寒假去郑州继续治疗,现在您来到红星医院医疗援疆,这下我找您治疗更方便了!”在后续针灸、穴位埋线等中医适宜技术的调理下,王艺的症状逐步改善,健康状况持续向好,不久前更是怀上了第一个孩子。
馕、葡萄干、巴旦木、杏干……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每逢节假日或新疆的节日,王艺和家人都特意准备一些新疆特产送给陈建辉品尝,同时送来了锦旗表达对他的感谢。陈医生每有假期回到河南,也会带去河南的特色糕点和小吃回赠她们。
医疗对口援疆工作绝非短暂的医疗支援,而是“授人以渔”的长远布局。陈建辉以“不仅要治病,更要让技术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为目标,在日常诊疗之外,通过学术讨论、临床带教等多种形式,将先进理念、实用技术倾囊相授,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当哈密瓜的香甜与中原糕点的醇厚在医患间传递,当“热合麦特”与“中”在诊室里交融,陈建辉将继续以医疗援疆为契机,把传播中医药文化作为使命和担当。这段跨越山河的援疆历程,已然成为文化润疆与民族团结的时代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