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河南省遭遇大范围极端强降雨,包括郑州在内的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按照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闻“汛”而动、迅速集结、众志成城,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打敢胜,同时间赛跑、与灾害斗争,扎实开展防汛救灾、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全力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大批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不畏困难、甘于奉献,积极投身防汛救灾一线,以实际行动检验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筑起了河中医防汛救灾的钢铁长城。
为进一步巩固防汛救灾成果,为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营造良好氛围,讲好河中医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感人故事,我们以“灾难当教材 奋进新时代”为题,征集了学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心得感悟及防讯救灾的感人事迹,现通过学校融媒体平台陆续发布系列专题报道,以期进一步凝聚起全校师生砥砺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现将第九期发布如下。
后勤服务中心主任赵焕东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后勤服务中心坚持提高站位、提前谋划、快速反应,防患于未然,全力打赢了学校防汛救灾保卫战,我们是龙子湖高校园区唯一一个保供电供水成功的高校。中心严格落实中心防汛救灾领导小组部署要求,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全力排除汛情险情,想方设法堵沙袋、排内涝、保供电、护学生、供餐饮......让鲜红的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22日早,暴雨初歇,东明校区内积水缓缓消退,校园里、餐厅里、学生宿舍内,到处都是淤泥和残瓦断垣,严重影响师生生活安全。后勤服务中心在积极组织防汛救灾保安全的同时,抢抓暴雨消退的有利时机,坚持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迅速开展灾后恢复工作,极抢修设备、快速排污疏淤、全面清积消杀。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忠诚。在这场与暴雨灾魔的殊死搏斗中,后勤服务中心涌现出了无数感人事迹,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后勤人,有水电工杜可可、寇自全,宿管阿姨刘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期刊社副主任刘琦说,我想谈一谈心中闪动着的感人瞬间。第一个是干部带头“干”。在本次防汛救灾面前,学校各基层干部带头干、带着干,冒着电闪雷鸣的倾盆大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校师生群众打赢了防汛防洪人民战争。第二个是党员带着“干”。党员的一举一动在防汛救灾前沿的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带着群众冲在一线、顶在一线、守在一线、奋战在一线,广大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了闻令而动、向险而行,保障了广大师生群众一个安宁祥和的生活空间。第三个是师生群众主动“干”。滔滔大水面前,我校广大师生群众主动运用智慧的脑、勤劳的手、稳健的脚开展自救互助,针对灾情科学施策,精心部署,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信息化办公室(网络中心)办公室主任余孝奎说,2021年7月19至21日,河南的特大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灾难面前,我们个人是无比的渺小,但是我们也是无比的强大。在灾难来临时大家自发组织救援,一人有难,八方支援。面对来势汹汹的灾情,郑州人民没有被洪水吓倒,大家同心携力,同舟共济,形成强大合力。我们发扬了军民团结、干群团结、党群团结的优势,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救援体系,保证了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运送,使救援工作迅速取得进展,让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通过郑州这次水灾,我感悟到越是到了危难时刻,就越能体现一个民族的血性和团结,越是遭遇自然灾害,就越能把我们国家的人民拧成一股绳。尤其是无数的志愿者们,他们平凡感人的事迹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让人热血沸腾。生活在这样强大的国度,我们怎能没有信心。有这样好的民众,我们怎会绝望。无数撼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场面,构成了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的动人画卷。
三附院直肿瘤科党支部书记、肿瘤一病区主任李志刚表示,7月20日,河南在经历一场从未有过的极端暴雨灾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外,金水河外溢,金水路东明路上汹涌的大水犹如特效电影,奔腾咆哮着从医院西门向院内涌来,人墙与沙袋组成的屏障仍难以阻挡,携带着大量泥沙及杂物的洪水倒灌院内。医院停水、停电、停网,内科楼外积水浸及大腿根部。我们才真切的感受到:洪水来到了自己身旁与眼前。大雨滂沱之夜,肿一病区仍住有95名病人,包括3名监护患者,支部书记兼科主任、护士长、全体党员及全科职工留守病区,轮流巡视病室,点亮星星手机之光,温言安慰病人,有条不稳组织抢救,冒雨涉水购买食品饮用水发放给所有患者及家属,检查每一扇门窗。7月21日晨,大雨不止,我们克服无电脑可用的不便,重回无网时代,查房会诊、书写医嘱、强化病房巡视、危重病人定时生命体征检测、因不能记账到药房借取药品、青年医师帮忙领取大输液,确保诊疗秩序正常、医护处置措施平稳进行。7月22日11时雨势稍缓,院党委立即召开党总支及直属党支部书记会议,部署全院清淤清障复产复工工作。院直肿瘤科党支部是学校及省高校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们负责组织同内科楼其他支部一道承包了指定区域的道路及地面清淤。肿瘤科支部抽调了18名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科学施策,协同作战。布满恶臭污泥的教学楼前、阶教楼和内科楼之间的污水泥淖里,留下了突击队员奋战的身影,高高飘起了鲜红的党旗!更难能可贵的是,我科患者家属也加入了突击队,并动员热心网友捐来了矿泉水、应急灯等急需物品。我和党员李伟明感慨地说,战争年代有群众踊跃支前,今有医护患合力抗洪,这不正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鲜活例证吗?中国人民真好,为他们服务值得,为他人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
人事处杨佩森表示,7月20日,我当晚外出接家人,直接体会到了洪水的猛烈人类的渺小;战友到常庄水库抗洪,感受到了水库的危险军人的伟大,我就想,我曾经也是一身橄榄绿,更是有着十几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必须要做点什么。22日晚接学校通知后,才知道我校东明路校区因金水河边围墙倒塌洪水倒灌,学校被淹,水退以后淤泥深厚。我闻“汛”而动,第二天一大早,人事处处长王剑锋同志和我一起来到了老校区,一大批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已在此集结。看着洪水退却后的满地狼藉,望着灰黑的淤泥绵延百米,垃圾堆积如山,我们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脏的精神,用铁铲、扫帚等工具,将地上的淤泥和垃圾杂物一一清出,即使泥浆沾满衣裤、泥水溅满脸庞、汗水浸湿衣服,依然热情不减。大家不畏艰辛、冲锋在前、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检验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我更为是一名“河中医”人而骄傲!
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潘万旗说,7月20日-21日郑州的这场严重洪涝灾害,东明校区停水停电停餐,马来西亚海外办学项目17级实习生们生活学习受困,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紧急组织动员,全力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排查,及时安抚学生情绪,多次走访慰问学生,积极做好了受困学生们的防灾减灾与帮扶工作。学生在灾难中,感受到学校与国际教育学院的关爱,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感受到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这是引领学生立德成人的最佳教材、引领学生立志成才的最佳素材。
中医药科学院研究生祝红表示,近日,河南省遭遇大范围极端强降雨,郑州等地多处受灾。学校在第一时间迅速集结统筹安排抢险自救重建,并号召广大教职工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前往受灾校区紧急抢险,全力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在学校的保护下,我们学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超市饭堂依旧正常,学校尽全力保障了我们的基本生活。身为一名学生,感受到了学校给予我们的安全感,感激学校为我们做的一切。
药学院本科生刘汶泽说,7月20日“烟花”欲来,远程控制导致河南突降暴雨。当我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不管前路洪水汹涌,不怕困难拼命地投入救援,不记报酬,置生死离别于度外时,我深深地被触动。我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帮助搬卸送往灾区的物资,虽然每天都有数千件物资,但是想到受灾群众饥寒交迫,手上磨烂的水泡就似乎没那么疼了,胳膊上的紫青色淤痕也似乎消失了,只有拼劲,只希望赶快卸货装货,让救命的物资早日到达前线帮助大家。时间就是生命,只有物质跟得上,前线才会有更多的人被救助!我们无法前往前线,但我们可以在后勤凭着坚实有力的臂膀逆风而行,用坚实的臂膀搬运物资,在实际行动中筑牢防汛力量!用奋斗与拼搏彰伟大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