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5月28日至6月8日,我校处级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培训期间,聆听了20场专题讲座,开展了4场专题讨论和2场集中学习交流。6月13日,召开了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6月13日至20日,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部门、各单位分别开展了1次深度研讨活动。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党委组织部对集中学习交流小组发言、个人心得体会、深度研讨总结等进行了摘编,近期正陆续推出相关报道,现推出第20期(小组发言)。
信息技术学院院长许成刚代表培训班第二期第9组,在集中学习交流中的发言。
北大学习培训,不仅欣赏了未名湖的生机盎然,博雅塔的庄严大气,更领略了一流大学的学术氛围与深厚底蕴,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明确了认识,增强了信心。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作为一名党员,要把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纲领作为首要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性锻炼,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主体责任。要持续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注重加强党支部建设,二级院部和单位领导班子要带头开好民主生活会,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支部的活动方式创新。
强化作风建设,建章立制,扎牢笼子。继续强化作风建设,把反对“四风”持续推进,落到实处。加强二级院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依据工作内容,认真进行调研梳理,找到权力运行的风险点,用制度把它覆盖起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权责明晰,层层负责的制度体系,用具体制度的执行,把笼子扎好,把“严”字落地。
找准定位,开拓视野。在培训期间,大家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找到了差距。但是,我们不需要盲目对比,妄自菲薄,要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这一点,对于二级院部、特别是医药相关专业尤其重要。纵观全局,找准定位,挖掘优势,办出特色。找准定位,需要开拓视野,人才培养更需要开拓视野。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这是我们今后办学中,尤其是学科人才的培养中,要高度重视的一点,要通过政策引导、榜样指导,以点带面,多渠道、多角度的开拓老师和学生的视野。这是学院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狠抓学风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风,既包括学生的学习,也包括教师的学术。学风好坏,是一个学校学术发展的根基。教师的学风关联学生的学风,学生的学风关联学生的未来。学风建设,不能仅靠榜样的力量,也不能仅靠文件的督促,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人事制度到职称评比,从教学计划到招生人数,从教室设置到校园环境,从教学模式到考核方法,从日常管理到第二课堂,都与学风建设有关。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进行体系化的全面改革。
注重学科交叉,加强人才培养的软环境建设。今年,学校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给予了非常大的政策支持,也使人才引入工作有了较大推进。但是,如何建设好学校的软环境,如何加强学科交叉,持续推进科研平台的融合建设?如何让这些高层次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科研优势,创新教学和科研模式与成果?如何让这些高层次人员对现有师资队伍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外语学院党委书记段其波代表培训班第二期第10组,在集中学习交流中的发言。
高度重视,用心良苦。在研讨期间,同志们一致认为,校党委连续两年的大手笔、高站位、全覆盖的中层人员集中学习培训,使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党委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切实感受到学校领导对全体中层干部队伍的关心、期待,感受到学校领导对全体中层人员的悉心培育和殷切希望;组织部精心设计、辛苦劳作,良苦用心安排,提供了高水平的学习环境。
通过讨论,主要有以下三点认识:
进一步开拓了视野。这次培训邀请的专家理论功底深厚,宏观视野开阔,聚焦新时代高校从严治党要求、双一流建设等等,进一步加深了对十九大报告精髓内容的理解和领会,拓展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同时,启发大家结合本职工作和履职实践,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等方面,有了更高的站位和格局。一是眼界。长远、大势、契合区域发展、人才之本,这些点睛语言更加丰富眼光的内涵,更加扩展我们的格局、境界,更多体会到战略眼光要求。二是辩证。辩证思维,谋划发展思路;辩证方法,驾驭工作管理;对应于运作比较,既有高屋建瓴的设计指导,又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辩证启迪我们运作多一些规范和规律。特别要有“常识”意识,引申到我们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实践指导理论,俯下身子脚踏实地,不要“空谈误国、夸夸其谈”。三是观念。思想教育的融入规律,专业设计的融合思想,非常值得借鉴实践运用。有关“公共组织创新管理”讲授,我们深感点子解决不了系统问题,要打破思维结构的限制,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将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应用在我校转型发展中具体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培养等方面。
进一步打开了思路。通过聆听讲座,反思我们与国际一流、国内一流高校的距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同时,也启迪我们立足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特色建设,坚定“中原、中医、仲景”特色,聚焦做好我们自身的中医药故事。对于优秀高校的模式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学习和借鉴更多是他们的创新胆量与实践,更多的是探索符合我们河南中医药大学特色的发展之路。
进一步提升站位。通过学习比较,特别是与高标杆在对比。政治站位、眼界站位、格局站位更加清晰。专家的深入讲解,对比国际宏观环境、国家发展大势,对比我们党的成长斗争实践,政治站位提升更具体化。更加深刻理解高等院校做政治家、教育家、战略家的必要性和自觉性。
团结、担当、凝心聚力是发展赋予我们的内在要求。我们应在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校一次党代会各项任务要求和工作实际,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为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借用田力副校长参加第十组讨论所谈的几句感受,结束我的发言:当前我们所处新时代,一定要发扬想干事的政治追求;发扬敢干事的斗争精神;锤炼能干事的过硬本领;掌握会干事的科学方法;坚守干成事的价值追求;固守不出事的从政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