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5月28日至6月8日,我校处级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培训期间,聆听了20场专题讲座,开展了4场专题讨论和2场集中学习交流。6月13日,召开了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6月13日至20日,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部门、各单位分别开展了深度研讨活动。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党委组织部对集中学习交流小组发言、个人心得体会、深度研讨总结等进行了摘编,近期正陆续推出相关报道,现推出第6期(个人心得体会)。
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仲利娟:北大学习培训,让我感受到了一流大学浓郁的人文气息,感受到了学校对课程安排的良苦用心。时间虽短,受益匪浅。
求是创新精神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专家教授们用事实说话,用学理说话,用法理说话,用历史说话,深刻犀利,严谨确实。既让我们分享他们的新理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成果,又教我们要积极研究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他们身上闪烁着求是创新的精神光辉,是这次学习对我们影响最深、受益最大的一点。
巨大的信息量让我们分享了广博实用的知识。通过培训,丰富了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感悟,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新形势的理解与把握,坚定了学党章守纪律讲规矩的信心和决心,懂得了做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实现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画好最大同心圆,就是团结凝聚学校民主党派和广大党外代表人士力量,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自觉维护学校党委领导,为学校转型发展努力奋斗。深入分析和研究校园网络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是当前高校统战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服务学校转型发展。要提升政治素养。作为高校一名党务工作干部,政治素养要与时俱进,不断强化,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要转变思维方式,勤思考、多角度看待问题。多层次、多侧面与有关方面去协调、去沟通,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要增强创新意识。自觉运用创新意识,用最新颖的思路,最快捷的手段,最高效的程序把工作做扎实,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具体体现在:一是强化思想教育,突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引领。重大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引导党外人士在重大事项与活动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在学科建设中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在社会服务以及参政议政中树立责任意识。二是把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注意党外干部梯队建设。三是注意吸纳党外人士参与学校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对学校改革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民主监督。四是构建网络统战格局。总书记反复强调互联网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变量”,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我们应顺势而为,主动迎接新媒体发展给统战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挥“杏林同心苑”微信公众号作用,着力要以校园网、微信、QQ等为依托搭建统战沟通交流平台,架起一座沟通民意的“连心桥”。
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许玉龙:北大学习,收获颇丰,牢记使命,推动工作。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充满自信。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证明的客观真理。结合自己出国学习的亲身体会,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更加深刻地感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做出的正确选择,必须坚持并且保持高度自信。
对学校转型发展更加充满自信。北大学习期间,多位老师都谈到了人才对办好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重要性。办好一流大学关键是人才,一定要善于吸引、留住、使用和培育优秀人才,大学就是大师之学。今年,我校出台了加快高端人才引育的系列文件,力度很大,措施很实。学校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这是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关键所在。各部门、各单位都在积极落实学校政策,想方设法引育高端人才。这使我们有信心在下一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好成绩,并在国家层面冲击一流学科充满信心、对学校的转型发展充满信心。
对信息技术学院有关学科建设更加充满自信。在学习期间,多位老师在提到学科建设时都指出,学科发展不能像撒胡椒面、芝麻盐一样,而要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学科,使之能冲击一流学科,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我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成立尚不到一年,与学校中医药优势学科的基础与资源差距较大。毫无疑问,学校将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优势学科,让我们倍感压力。如果不下大工夫、下真功夫加强学科建设,必将影响信息技术学院的存在和未来。但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兴起,学科交叉融合将逐步深入,智慧中医、智慧医疗将使得中医药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这又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在今后学科建设中,必须将人工智能与中医药深度融合,开拓创新,在交叉领域做出一流成果,强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助推多学科全面发展,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