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官方微信
编者按:2020年5月15日,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对我校信息技术学院学子朱顺超的抗疫事迹进行报道。现将部分文章刊发如下: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5月14日,省教育厅举行厅机关抗击疫情先进事迹第二场专题宣讲报告会,持续深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打造铁军精神,更好地服务当前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李莉华,副厅长毛杰、张传广,二级巡视员吕冰,省招办主任刘刚出席报告会。会议由毛杰主持。
郑邦山在宣讲会上对弘扬抗疫精神,凝聚教育系统强大正能量,打造河南教育“两个品牌”,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一要突出“学”,进一步凝聚教育系统强大正能量。要继续发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要继续发扬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要继续发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责任担当。二要突出“领”,进一步打造河南教育的硬核品牌。要打造“河南教育立德树人”品牌,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高质量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河南教育铁军”品牌,要以创建“五型”模范机关为抓手,进一步打造“河南教育铁军”。三要突出“干”,夺取疫情防控事业发展双胜利。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持之以恒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教育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报告会上,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学院学生朱顺超,河南省实验小学教师贾福霞,省电教馆研学与教育电视管理办主任吕波,河南教育新闻中心主任助理、河南教育报刊社教育时报副总编杨晓谜,省教育厅安全处党支部书记舒卫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王生平,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护士曹莹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孙长宇分别作了宣讲报告。
他们中有大学生志愿者、有人民教师、有机关干部,也有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分享了珍贵的抗疫记忆,展示了立足本职岗位积极作为,用汗水与热血践行初心使命的光荣事迹。他们的宣讲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引起了台下阵阵掌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身边的榜样,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坚韧刚毅的奋斗精神吧!
不惧风雨 勇于担当 彰显青春力量
01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学生 朱顺超
今年春节前夕,我刚结束寒假工回到睢县老家与家人团聚,看到新闻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爆发。我从网上看到郑州要建河南版“小汤山医院”的消息,内心十分激动,便毫不犹豫地在网上报了名。
决心已定,我把想法告诉家人.当村支书的父亲明白我的心思,拍着我的肩膀说:“爸支持你,现在国家正需要你们,让你哥跟你一起去,兄弟俩也好有个照应。”就这样,大年初三一早,我和哥哥告别家人,包车行驶200多公里赶到了“小汤山”医院建设工地。
当我到达工地时,看到现场党旗飘扬,挖掘机等大型设备已经连夜到位开始工作,来自全省各地的工人们也都陆续到达。由于自己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建筑工作,就帮大家干杂活:清理施工现场废弃物,搬运窗户、铁皮、保温板、电线、砖块等建筑材料。一个年长的工友给我开玩笑说:“娃,你多大了?还在读书吧?疫情这么严重,不好好在家待着,跑这儿来啥?这些粗活你能受得了吗?”。我信誓旦旦的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为什么不能来?我们虽然年轻,但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为抗击疫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工友看我态度这么坚决,给我竖起大拇指说:“中,小伙子,好样的。”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我们24小时三班倒,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一样,铆足了劲儿干。虽然天气寒冷、工作服厚重、满脸满身灰尘,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加紧施工。
参加河南版“小汤山”医院的建设,是我一次难得的经历,更是我人生当中一份宝贵的财富。11天,我看到一座占地面积超过两万平米的现代化功能齐全的医院拔地而起,我很自豪自己亲历并见证了这一切,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背后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