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习资料 | 文件通知 | 先进典型 | 外媒报道 
外媒报道
河南日报丨张磊:悬壶济世七十载 初心不改铸精诚
2019-11-21 10:08   新闻中心

 

河南日报《悬壶济世七十载 初心不改铸精诚》

 

编者按:2019年11月21日,河南日报以《悬壶济世七十载 初心不改铸精诚》为题,对我校“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医大师张磊教授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现将全文刊发如下:


 

悬壶济世七十载 初心不改铸精诚

——记91岁高龄的“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张磊

 

本报记者曹萍 本报通讯员李志刚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如今已91岁高龄的国医大师张磊,仍然坚持每周三次门诊,手把手带徒教学,鲐背之年初心不改、行医不辍,成为河南中医界的“不老松”。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张磊获得了“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这是中医药领域的“终身成就奖”,是对他从医70年最大的肯定。然而,即使登上最高殿堂,他惦记的仍是那个小小的诊室;荣获了至高荣誉,他挂念的还是那些远道而来的病人。

每周一、三、五上午是张磊坐诊的时间。11月20日,星期三早上7点半,他准时出现在诊室里。虽然已年过九旬,张磊仍然精神矍铄、言辞有序,把脉问诊、开方遣药一丝不苟。因为听力不好,身边的学生不时附在他耳边“传话”。遇到那些辗转就医、心情沮丧的病人,张磊会亲切地唠几句家常,给病人宽心。和很多年轻医生一样,张磊在诊室里一坐就是一上午,忙起来水都顾不上喝一口。自1988年退休,这样的日子风雨无阻地坚持了30年,3万余例门诊医案、累计400多小时的影像资料,见证了老人的辛劳付出。“学无止境,医无止境,学医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小车不倒只管推,争取看到一百岁。”张磊笑着说。

欲精医术,必先端心术。在张磊的眼中,病人是朋友也是亲人。“病人把命交到你的手上,你就要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一切为病人着想。”他给病人开药,以“方精、药少、量小、效奇”著称;遇到无人收治的病人,他愿意伸出援手;碰到经济困难的病人,他把家里的药材送给病人……

医者仁心,早在少年时就在张磊心中萌芽。张磊1928年生于河南固始,幼读私塾,18岁师从当地中医名师,遍读中医经典,行医问药惠及乡邻。1958年,他考入刚成立的河南中医学院,成为该校建校后首批六年制本科生。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开启了师者生涯,穷其一生为中医发展育人添薪。

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张磊力推“院校教育+师承教育”两条腿走路,提出重中国传统文化、重中医经典、重中医思维、重临床实践、突出仲景学术思想的原则,积极推动河南中医药大学设立了“仲景学术传承班”“中药传承班”和“平乐正骨传承班”等。在讲台上,他曾为18届中医药本科生传道授业,培养数以万计的中医药人才;走下讲台,他收徒带教、倾囊相授,换来一片桃李芬芳。

张磊时常对学生说,中医的精髓就是“辨证”二字,在于整体观,“中医不仅要看到人的病,更要看到病的人,看到人的不同,胖瘦不同、老少不同、职业不同,了解这些才能做到辨证论治、起到疗效。”在多年的中医浸润中,他承古拓新总结出了“辨证思维六要”“临证八法”等,其“动、和、平”的学术思想为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研究再添新篇。

中医在基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那里也是中医药人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1983年,张磊转换角色,任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针对当时省内县级中医院的建设盲点,他实施“盖庙请神”计划,陆续在各县建起了中医院,引进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中医药在基层发展的重要阵地。如今,河南每个县市都有中医院,甚至很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都能提供中医服务。“河南是张仲景的故乡,中医发展很有特色,人民需要、国家支持,中医的道路会越走越宽阔。”张磊对未来充满信心。

投身杏林70载,张磊始终执着于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济世救人的初心从未改变,这条路他还将继续走下去。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写:“须从实处下功夫,不负其名不愧吾。借此东风为动力,老当益壮展鸿图。”

关闭窗口
 
学习强国 共产党员网 求是网 中共中央党校 新华网

Copyright © 2019 www.hactcm.edu.cn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中医药大学·版权所有
河南中医药大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网